TOP
分享:
特别的课堂——成都童声合唱团首次线上大师课圆满开展

       2020年12月中旬,成童大讲堂首次以线上形式圆满开展,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海顿团常任指挥曾智斌先生作为主讲嘉宾,为成童师生开展了两场成都童声合唱团音乐大讲堂——曾智斌专场:“维童声音训练研讨沙龙”系列讲座,成童艺委会、学员代表、教师及行政团队、基地校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系列大讲堂。



       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远在维也纳的曾智斌先生不能来到成都为师生们授课,经过各方共同探索与论证,努力克服技术难题,前期充分准备,别样的大讲堂如期在线上开展。
       在第一次授课前,为确保线上讲座高质量进行,曾智斌先生曾多次参与线上调试,并提前观看成都童声合唱团演出团的部分排练视频,收集成童教学团队学习需求,为成童量身打造了两堂线上大师课。

调试准备中


       在第一场系列讲座中,曾智斌先生首先对演出团排练作品《当春风来敲门》进行了点评与指导,对曲中的难点进行了练习建议,并对声音的使用进行了示范讲解。
       紧接着,曾先生对维童的建制及管理进行了介绍,与成童艺委会对两团建制的区别进行了讨论,并根据现场听众提问及成童实际针对招生考核标准、训练重点、作品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大量宝贵建议。


认真学习的老师们

       讲座的后半段主要在互动中展开,曾老师针对成童教学团队提出的问题一一展开讨论,并进行了理念的探讨。维童经过500年的发展,早已不是宫廷的维童,而是世界的维童,他们不论是作品涉猎,还是团员招收,都立足于世界,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合唱团的训练在科学的声音训练的基础上,也需要结合种种因素不断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例如在演唱来自不同国家的作品时,就需要针对语言对歌唱的影响进行研究,曾老师也通过直播示范了同样是“a e i o u”,在拉丁文、德文、英文、汉语作品中发声的区别,不同的语言对合唱的声音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他提到,维童的团员来自世界各地,在维童的日常声音训练中,首先会对他们的元音发音按拉丁文的发音进行统一,再根据不同作品的语言进行相应的风格调整。从成都童声合唱团的实际来看,汉语合唱作品特别是带有民族音乐元素或者民歌改编的合唱作品,往往需要孩子们发出高亢明亮的声音,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难的,可以借鉴维童的训练,涉猎不同语言的作品,并选用一些欧洲经典作品特别是拉丁文作品作为基础训练材料,建立好团体的声音后再进行不同风格的声音尝试。


曾智斌老师及德文翻译现场授课过程

       讲座进入尾声,曾老师给现场听众们留下了两个作业,第一是认真观摩他专门为成童录制的“一名9岁儿童声音训练”以及“曾智斌日常排练”两个视频,二是通过本次讲座及后续视频观摩,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认真思考,带着问题参与第二次讲座并进行探讨。


       插播花絮:因为时差原因,本场讲座开始于北京时间晚上九点半,课前五分钟,被一群老师团团围住上课的小李同学有些许紧张,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老师们火上浇油地安慰他:“别紧张,你可是咱们成童,也是咱们成都市第一个接受维童指挥一对一线上指导的孩子呀!” 这种以毒攻毒的安慰让小李同学睡意全无,精神抖擞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讲座第一部分,曾智斌先生通过五个练声曲,为李梓麒同学进行了声音训练,并对几个练习的目的进行了讲解示范。小李同学认真地跟随屏幕上的曾老师练习,成童的老师们也分工认真记录乐谱和做学习笔记,并默默练习。



       讲座的第二部分主要为提问和解答环节,曾老师就各位老师提出的呼吸方法训练、元音的练声、变声期训练建议、合唱中的音程训练、训练作品推荐、语言对歌唱的影响等等问题一一作出解答,并引导讨论。
       经过两场干货满满的线上大讲堂,师生们都收获满满,学员代表李梓麒深夜回到家后仍然非常兴奋,接受大师指导,和老师一起认真听课学习对他来说都是非常新奇的体验。非常遗憾因为目前的特殊情况,演出团的孩子们不能全体参加本次大讲堂,在下一学期,成童将有序分批组织各班教师及学员观看讲座视频,教师团队也会将这两场大讲堂中的收获运用到教学实际,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第一次以线上形式开展国际专家讲堂,是疫情期间成童为保障师资及管理团队持续建设而进行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在指导单位、策划团队及技术团队的多方努力探索下,为团队交流、专业探讨、业务培训、管理培训打破了空间限制。在两场大讲堂中,也特别要感谢曾智斌先生以专业、严谨的学术态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让成童师生收获良多。虽然人类共同的困难限制了我们和来自世界的音乐家们空间上的交流,但是成童会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开拓孩子们的眼界,让孩子们通往世界的门不因为疫情而关闭。



彩蛋:小倩老师笔记欣赏